“拔几颗乳牙而已,至于要全麻吗?这是不是过度医疗?”关于这件事,现在网上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。
作为一名医务人员,像新闻中这样大的小孩去拔乳牙,有必要拔的前提下,全麻是必须的。
大家想象一下,让一个 4 岁的孩子,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,张着嘴,忍着恐惧,一动不动地让医生拿着冰冷的、会响的器械在他的嘴里捣鼓半小时甚至更久,这现实吗?
几乎不可能。
孩子会哭闹、会挣扎。你强行按住他?不仅会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,留下看牙的终身阴影,而且在挣扎中,锋利的器械非常容易划伤他的口腔、舌头,甚至万一哭闹时呛到一口血水或碎牙,堵住气道,那同样是致命的。
在面对那些牙齿已经烂得很严重(比如 20 颗坏了 12 颗)、需要长时间复杂治疗,且完全不能配合的孩子时,全身麻醉不是一个过度的选择,而是一个为了保证手术安全、有效、无创伤地完成,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。
说白了,全麻就是让孩子在一个可控的状态下,舒舒服服地睡一觉,医生则趁着这个机会,把所有坏掉的牙齿一次性处理好,避免了孩子多次就诊的痛苦和恐惧。
但是拔牙没风险,但麻醉有!
全身麻醉,本质上是用药物,暂时关闭掉意识、痛觉和一部分生命反射。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、在悬崖边上跳舞的工作。尤其对于儿童,他们的气道更窄、心肺功能储备更弱、对药物的反应也和成人不同,麻醉的风险和难度,是成倍增加的。
这里面有无数种可能出现的意外,比如药物过敏、呼吸抑制、喉痉挛,甚至是一种非常罕见但极其凶险的并发症—恶性高热(体温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,死亡率极高)。这些意外,很多时候是术前再怎么详细检查,也无法 100% 预知的。
那么,回到最初的问题:这算 “过度医疗” 吗?
我们无法对这一具体事件下定论,因为我们不了解全部细节。但作为医生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,去判断一台这样的手术,在决策上是否合理。
必要性有多强?孩子的牙,是不是真的烂到了非拔不可、等不到换牙的地步?有没有引发反复的感染、疼痛,甚至影响到恒牙的发育?如果只是轻微的蛀牙,那选择全麻就值得商榷。
术前评估够不够?在进行全麻前,有没有对孩子进行全面、细致的身体检查?尤其是心肺功能、过敏史、家族有没有麻醉意外史,这些都是评估风险的底线。
知情同意到不到位?医生有没有把 “拔牙” 的风险和 “麻醉” 的风险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地告诉家长?有没有强调,孩子面临的,主要是麻醉意外的风险,包括那个虽然概率极低,但确实存在的死亡风险?家长是否真的理解并同意,用这个风险,去换取治疗牙病的好处?
抢救条件够不够硬?这台手术是在哪里做的?是一个设备齐全、有儿科 ICU 支持的大型医院那吗?一旦发生麻醉意外,他们有没有能力、有设备、有药品、有团队,立刻进行最高水平的抢救?
说到底,这个悲剧,不是一声简单的过度医疗就能概括的。它暴露出的,是小病背后可能隐藏的大风险,是信息的不对称,也是我们这个社会,对于医疗风险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。
作为医生,我们希望家长能明白,从来没有 100% 安全的手术,更没有 100% 安全的麻醉。我们能做的,只是在权衡利弊后,选择一条相对获益最大、风险最小的路。而作为家长,当医生跟你谈论风险时,请务必认真倾听,多问一句 “为什么”,多了解一点 “怎么办”。
因为在那扇手术室大门背后,我们和你们的目标,永远是一致的 —— 让孩子,平平安安地出来。
传金所配资-配资平台有哪些-配资平台公司-股票配资股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