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9日快到了,特朗普的关税大限逼近,欧洲各大港口陷入一种类似于“末日囤货”的混乱局面,堵得水泄不通,预计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。
4月2日,特朗普对欧盟商品挥起关税大棒,宣布要对钢铁和铝加征50%的关税,还有汽车25%的关税。这些关税覆盖了欧盟对美出口70%的商品,差不多价值3800亿欧元。为了应对美国发起的关税攻势,欧盟迅速着手准备反制措施。
第一批报复清单已锁定美国农产品和摩托车,涉金额约为210亿欧元。紧随其后,第二批清单也在磋商之中,涉及波音飞机和美国汽车等产品,金额约为950亿欧元。
特朗普对此表现出激烈不满,他在5月23日公开表示,由于欧盟在贸易谈判中态度强硬,美方可能会自6月1日起,对欧盟商品征收统一的50%关税。尽管在欧盟委员会的请求下,这一计划被推迟至7月9日,但紧张的贸易氛围并未舒缓。
王毅外长
在此背景下,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6月30日开启了对欧洲的访问。此行重点包括比利时、德国和法国。这趟访欧之旅不光是为了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,更重要的是为接下来的中欧高层交流奠定基础。
王毅此行不仅仅是想在困难时期为中欧关系稳住脚步,更是在为未来更高层次的领导人互动“铺路”。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,计划于7月24日至25日访问中国。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背景下,双方需要总结以往的经验,展望未来的合作方向。
王毅这趟访问基于几个思路:第一,适逢中欧建交50周年,正好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反思过去、展望未来的机会;第二,尽管现在欧洲内部有一些声音对中国不太友好,但这并没有改变中欧交流的大方向。像在中德和中法之间的关系上,王毅的到访,无疑为未来的对话创造了新的契机。
王毅此行计划参与多个高级别对话,包括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、第八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,以及中法外长会谈。这些活动表明中方希望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,继续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发展。
中欧上一次高级别战略对话是在2023年10月,此次王毅外长选择在重要节点,重新启动对话机制,体现出中国一贯强调的“点面结合”策略。中国对欧洲的交往不仅关注个别国家,更着眼于整个欧盟的整体利益,希望通过结构化的对话,推动更深入的合作。
这种策略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尤为必要。近年来,欧盟对待中国的一些贸易政策,如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、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等,都令中欧贸易关系面临挑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方希望通过机制化对话解决问题,达成新的共识。
冯德莱恩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到一个出乎意料的转折。在美国这边,北美和亚洲的市场都在和美国讨价还价,这也是特朗普对于欧盟的态度越发强硬的原因。但他越是这样,也许反而给自己埋下了隐患。
分析人士认为,如果美国真的对欧洲商品加收那50%关税,可能会让欧盟对美出口减少一半以上,同时美国自身的经济也可能会受到不可预料的影响,毕竟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,不可能永远被这种强硬手段牵着鼻子走。
所以,这样看来,王毅外长的访欧之旅,可以说是一种战略上的布置,对中欧未来的互动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信号。可以说,特朗普刚出的招,就被中国破解了。
尽管地缘政治形势愈发复杂,中欧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。经过半个世纪的互动,中欧关系已经深深扎根于双边和多边合作之中。
即便在面对分歧时,双方也在努力增进理解,聚焦合作。中欧究竟能否通过这次王毅的访问找到新的合作契机,大概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全球的贸易格局。
传金所配资-配资平台有哪些-配资平台公司-股票配资股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